源无止境 创生有道
NK细胞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功效

发布时间:2024-08-30 14:28   浏览次数:199

肝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发现率较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手术或放化疗的最佳时机,生物免疫疗法是近几年备受青睐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生物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来杀死癌细胞,并且还可以预防癌症的复发。

NK细胞疗法是生物免疫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NK细胞是一种天然免疫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其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此外,NK细胞疗法还可以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如手术、放化疗等联合使用,通过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手术切除肿瘤后,通过NK细胞疗法可以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在化疗和放疗过程中,NK细胞疗法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指身体其他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扩散或转移至肝脏。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我国恶性肿瘤数据显示,肝癌新发病例37万,位居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病例32.6万,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好发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约为3.51。肝癌发病率位居男性第3位,女性第7位;死亡率位居男性第2位,女性第3位。

 

肝癌早期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尽管目前肝癌的诊断治疗不断取得进展,但进一步提高疗效,特别是改善中晚期患者的预后仍面临很多挑战。

作为天然免疫细胞,NK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对于肝脏的抗肿瘤免疫防御具有关键作用。在肝癌发生的过程中,NK细胞的衰竭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受损可能是原因之一。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量与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密切相关。高NK细胞数量的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生存率和预后,而低NK细胞数量的患者则相反。这表明NK细胞在肝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提高NK细胞活性有助于预防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复发。

目前增加NK细胞数量、提高NK细胞活力使其成为靶向NK细胞是免疫疗法的主要策略,如通过NK细胞过继转输、免疫抑制剂、基因修饰NK细胞及使用双特异性或三特异性抗体等方法。

NK细胞不仅能直接杀伤恶性病变细胞,还能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应答,在多种肿瘤免疫疗法策略中发挥了作用。

NK细胞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中心临床研究人员在行业期刊《肝脏》(202010月第25卷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NK细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为了观察N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选择10例经手术切除、肝动脉介入、微波消融或放化疗后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回输其直系亲属来源体外培养的NK细胞。

通过观察患者异体NK细胞回输后反应、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KPS评分)、肝肾功能、血常规、循环肿瘤细胞(CTC)、有效缓解率、总体生存率等指标变化,评价该疗法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NK细胞疗法方案:细胞培养2周后,开始进行NK细胞回输调理,每天1次,每次NK细胞数量均为1×10^9/100mL,连续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受试者分别在第一疗程首次细胞输注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有效性的回访观察,整个临床研究观察持续3年。

结果显示,异体NK细胞回输后,1例患者半小时后出现畏寒、寒战、胸闷,并给予对症处理,15min后症状缓解体温升高,最高至39.9℃,伴恶心、呕吐,予以胃复安及泰诺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次日有轻度肌肉酸痛;1例出现失眠;5例患者的精神、食欲、体力明显好转。

10例患者输注后24hCTC数由35/mL降至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随访336个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3个月总体生存率100%,有效缓解率80%(无死亡,2SD3PR,5CR),6个月总体生存率90%,有效缓解率80%1例死亡,1PD3PR5例病CR);12个月总体生存率80%,有效缓解率60%2例死亡,2PD3PR3CR);36个月总体生存率50%,有效缓解率30%5例死亡,2PD3CR)。

研究结论,异体NK细胞调理肝恶性肿瘤临床安全性良好,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在肝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由于该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NK细胞疗法对于肝癌复发及预后的远期影响,还需要通过加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增加NK细胞疗程等进一步加以证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图片及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分享相关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文章内容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