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源创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赵辉,归国创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97项知识产权及实用技术,业务遍布上海、重庆、深圳、北京等城市,总部在郑州航空港区。
半月板损伤已成为困扰国人的常见关节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半月板损伤患者约5000万人,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运动健身的普及以及不良运动方式的存在,半月板损伤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主要患病人群。
认识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股骨与胫骨平台之间的C形纤维软骨结构,如同关节内的“减震缓冲垫”,在运动跳跃时吸收冲击力、分散压力、稳定关节并保护关节软骨。
常见的膝盖肿胀、疼痛、弯曲膝盖时出现弹响或咔嗒声,都可能是半月板损伤的信号。
那么,什么是半月板损伤?
其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压痛、肿胀,部分患者在受伤时可感觉到关节内弹响或撕裂感。当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住关节时,会出现“关节交锁”——膝关节突然被锁在某个屈曲角度,无法自行伸直。损伤也可能导致膝关节不稳,俗称“打软腿”,即行走时有突然要跪倒的感觉。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慢性关节积液,并加速骨关节炎的发生。
半月板损伤的成因与特点
研究显示,21~30岁年龄段的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常由剧烈运动(如急转急停、跳跃落地不稳、深蹲等)导致急性损伤;而31~40岁年龄段患者,若无明确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则多为长期劳损积累形成的慢性损伤。
治疗现状与挑战
半月板损伤是指半月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根据MRI(磁共振成像)表现,损伤可分为3级:
Ⅰ级:半月板内出现点状、圆形稍高信号(提示早期退变或轻微损伤)。
Ⅱ级:半月板内出现线状稍高信号,范围较I级大,但未达关节面(提示更明显的退变或损伤)。
Ⅲ级:高信号延伸至关节面(提示撕裂)。
目前临床主要依赖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包括切除无法修复的撕裂部分以快速缓解疼痛,但会显著增加远期骨关节炎风险,及尽可能保留组织的修复术。非手术方法通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根治,易复发。
干细胞技术:半月板修复的新希望
在半月板修复领域,干细胞因其强大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炎特性,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半月板细胞来源。
干细胞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
精准归巢与定向分化:当半月板发生损伤,局部会释放特定的炎症信号分子(趋化因子)。干细胞能够敏锐地感知并响应这些信号,通过血液循环或局部注射的方式主动迁移(归巢)至损伤部位。到达目的地后,在损伤微环境的诱导下,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样细胞,直接补充受损或缺失的半月板细胞,启动组织再生。
促进细胞增殖与抑制凋亡:干细胞自身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分泌多种促有丝分裂因子和抗凋亡因子(如IGF-1, FGF-2, SDF-1等)。这些因子作用于损伤区域存活的半月板细胞(包括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显著促进其增殖与活化,加速组织修复进程;同时,有效抑制这些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凋亡),保护受损组织免于进一步退化,为修复争取时间和空间。
强大的旁分泌作用与营养支持:干细胞本身及其分化的细胞会持续分泌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因子,提供维持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必要营养支持。
促进组织重塑与抑制纤维化:干细胞能够有效促进半月板组织的功能性重建,恢复半月板的纤维软骨结构,同时通过调节特定信号通路抑制纤维化的发生。
结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完善,干细胞疗法有望为半月板损伤,尤其是传统治疗手段效果不佳的复杂损伤,提供一种创新的、更具修复前景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