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无止境 创生有道
干细胞疗法:应对慢性伤口危机,促进伤口愈合

发布时间:2025-08-15 08:52   浏览次数:24

伤口愈合是一个高度协调的复杂生理过程,涉及炎症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成功的组织修复依赖于精准调控的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交换所介导的组织重塑阶段。然而,多种合并症(如糖尿病、血管疾病)常会破坏这一精密过程,导致伤口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创面,显著增加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伤口愈合促进策略,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干细胞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多向分化潜能和强大的旁分泌功能不仅能够分化成多种皮肤所需细胞类型(如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更能持续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囊泡。这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旁分泌信号网络,能有效调节局部免疫微环境、刺激血管生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加速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重塑,从而全方位推动伤口愈合进程

 

用于伤口修复的干细胞来源多样,主要包括:

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血管新生。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促再生能力。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易于获取,分泌多种生长因子。

真皮干细胞(DSCs):存在于皮肤,参与皮肤稳态维持与修复。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可体外定向分化为所需细胞类型,潜力巨大

慢性伤口发病率持续上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中国,每年需要进行创面治疗的患者约1亿人次,其中严重患者约3000万人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据)。到2023年,中国需要皮肤移植的患者约350万,烧烫伤人数约650万,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约690万,总体量巨大。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增强伤口愈合的新策略,已在多种难愈性伤口中展现出潜力,包括外周动脉疾病相关伤口、糖尿病伤口、高血压溃疡、糖尿病大疱病、静脉性溃疡及术后创面伤口等。

临床研究为干细胞疗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3月,美国科学家Banu Farabi等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Int J Mol Sci.) 上发表了题为《The Efficacy of Stem Cells in Wound Healing: A Systematic Review(干细胞在伤口愈合中的功效:系统综述》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系统检索了MedlinePubMed等全球数据库,最终纳入44项关于细胞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试验,总患者人数超过1000人。

 

结果表明:将细胞疗法(尤其是干细胞疗法)与标准的局部伤口护理相结合,相较于单纯标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显著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改善愈合后皮肤的外观与功能。这为其后续的临床应用转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循证依据。

对于临床上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难治性伤口,干细胞疗法提供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新选择。其潜在优势不仅在于加速愈合、改善愈合质量,更在于通过减少并发症(如严重感染、截肢)、缩短治疗周期和降低长期护理需求,从而有望显著降低整个医疗系统的总体成本负担,并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https://mp.weixin.qq.com/s/8LLgPMPQK6aoqVSJEAcqPg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47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