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源创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赵辉,归国创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97项知识产权及实用技术,业务遍布上海、重庆、深圳、北京等城市,总部在郑州航空港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有关节外表现。通俗地说,它会导致脊柱和关节逐渐僵硬、疼痛,严重时影响活动能力,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已超500万,发病率约为0.4%。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15-30岁的青壮年,患者不仅承受着病痛,还往往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
强直性脊柱炎的诱因及现状
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则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免疫异常: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生错误识别,攻击自身关节和组织,从而引发慢性炎症。
感染因素:某些肠道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可能诱发疾病或导致病情加重。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等。这些手段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并延缓疾病进展,但尚无法实现根治。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深入,新兴疗法备受关注。其中,干细胞疗法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方面展现出潜力。
干细胞临床研究:安全有效,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
国内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不同剂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镜微创技术引导下植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变髋关节的临床观察》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为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特别是髋关节病变,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且效果显著。
01研究背景与目的
鉴于传统治疗方法(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存在局限性,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策略:在关节镜微创技术引导下,将不同剂量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植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髋关节,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
02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纳入30例处于疾病活动期且伴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分组与干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均接受关节镜微创技术引导下的MSCs植入治疗,但使用剂量不同:低剂量组(20mL)、中剂量组(30mL)、高剂量组(40mL)。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和疾病炎症活动度(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
03研究结果
髋关节功能改善:治疗6个月后,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炎症指标下降:同时,三组患者的CRP和ESR水平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剂量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剂量组(30mL)在髋关节功能改善(Harris评分更高)和炎症指标降低(CRP、ESR更低)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表明中剂量可能为较优选择。
安全性良好:低、中、高剂量组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证实了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04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为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累及髋关节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它证实了在关节镜微创技术引导下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降低炎症指标,且安全性良好,其中中剂量方案(30mL)效果尤为突出。尽管样本量有限(30例),但该研究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证据,为未来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干细胞疗法的潜在机制与展望
干细胞疗法被认为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具有潜力,其理论上的作用机制包括:
1.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干细胞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从源头上减轻炎症,有望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2.促进组织修复:干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可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软骨及关节组织,阻止骨结构进一步破坏,改善关节功能。
3.抑制骨进展/促进稳定:理论上,干细胞疗法有助于抑制异常的骨形成(如韧带骨化)和骨吸收,目标是促进骨质稳定,阻止病情发展。
4.恢复免疫平衡:通过调节全身免疫功能,干细胞移植有望帮助恢复免疫系统平衡,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结语
基于干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能力及其免疫调节特性,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种新治疗选择。如研究所示,其在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控制炎症方面已展现出积极效果。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不仅可能有效缓解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更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3096648&from=Qikan_Search_Index
https://mp.weixin.qq.com/s/B-gjw09e-n4_BZdZU2dZdw全球细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