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无止境 创生有道
外泌体雾化与鼻内递送:神经及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的潜力新星

发布时间:2025-10-24 08:56   浏览次数:59

近期,智利圣地亚哥慢性病高级中心(ACCDiS)的科研团队在行业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Intranasal deliver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 promising new approach for treating ne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disorders》的研究报告,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治疗神经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全新且极具潜力的方法。

 

外泌体

外泌体是由细胞自然分泌的一类微小膜泡,其内部承载着源自母细胞的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核酸与脂质,并可作为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完成生物活性分子的传递。这类囊泡不仅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佳,还具有跨越血脑屏障的天然能力,因而在作为治疗性分子载体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近年来在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在各种递送方式中,鼻内递送因其能够高效地将外泌体输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备受关注的新策略。

 

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研究中,传统疗法效果欠佳。以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例,该病多由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心脏骤停、溺水、窒息等,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尽管药物和康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受损脑组织的修复作用有限。

外泌体疗法因具备低免疫原性、易制备储存以及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正成为研究热点。实验显示,经鼻腔递送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外泌体,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并增强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模型中,鼻内移植MSCs来源外泌体也被证实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模型小鼠经鼻接受两次MSCs外泌体应用后,即出现小胶质细胞活化受抑与树突棘损失减少的表现。在癫痫方面,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鼻腔滴注的外泌体可在6小时内富集于癫痫病灶区域,并在海马区持续释放活性成分超过72小时。单次给药便能降低58%的炎症因子水平,有效保护关键神经元,长期维持神经的正常发生,并逆转记忆功能障碍

 

外泌体经鼻入脑的路径依赖于鼻腔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特殊解剖连接。借助鼻腔内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网以及与脑脊液相通的途径,外泌体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内病变区域,实现精准的药物递送与修复作用。

外泌体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外泌体同样显示出巨大潜力。近年来,以其低免疫原性、高效递送与多靶点调控能力为基础,外泌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的新兴平台。通过雾化吸入,外泌体可直接抵达肺部病变部位,发挥抗炎与组织修复功能,从而有助于结节缩小、纤维化改善和气道炎症减轻。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动物实验中,气管内给予外泌体可显著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肺泡间隔增厚与杯状细胞增生,并改善肺功能参数。在哮喘模型中,外泌体不仅明显减轻过敏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还可调控气道平滑肌的增殖与分化行为,从而干预气道重塑进程。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团队近期公布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雾化吸入人脐带MSCs来源外泌体可显著提升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部分患者病灶出现逆转趋势,突破了“肺纤维化不可逆”的传统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外泌体作为一类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纳米级载体,在神经与呼吸系统疾病干预中显示出广阔前景。不论是经鼻给药实现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干预,还是借助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中发挥修复与抗炎作用,外泌体均为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随着未来研究的持续深化与技术平台的不断升级,外泌体疗法有望逐步走向成熟,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并推动临床医学迈向更高水平。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8365925000203?via%3Dihub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114197/

https://mp.weixin.qq.com/s/JwHy5FDhyEx8dY6x-QXigg

https://mp.weixin.qq.com/s/NBBaCLPalEISIlMGbvVZiA